5月19日,湖南图书馆在古籍鉴赏室隆重举办“典籍里的湖南”—湖南图书馆藏湖湘经典历史典籍展。此次展览主要展出湖南图书馆收藏的古籍善本、历史典籍、书画、拓片及碑帖等艺术臻品共140册(页),田瑚所绘《潇湘八景图》、汪浦仿晋人《桃花源》、徐治平所绘《湘夫人》团扇扇面、文征明所作《潇湘八景册》、《岳阳楼记》拓片、《水经注》清代刻本等珍品首次向公众展出,展览将开放至9月下旬。
湖南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古称“潇湘”,而“潇湘”一词最早见之于典籍《山海经•中山经》:“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浦”。唐广德二年(764),衡州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才正式出现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到明代,史九韶写下《潇湘八景记》时,“潇湘”的概念和地域基本上成型,“湖之南皆可以潇湘名之”。这片土地孕育了许多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从屈原、贾谊到杜甫、柳宗元,从曾国藩、左宗棠到蔡锷、毛泽东,潇湘大地滋养了中华民族史上的璀璨明星。屈原是湖南有史以来最具影响的首位流寓文人,他笔下的潇湘染上了层层哀愁和忧伤,《楚辞》成为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山水文学的源头之一,“潇湘”也因此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其身后共情的文人学子们也承续了潇湘的忧怨哀伤之情,对“潇湘”抱有别样的情怀,他们在湘水衡麓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名篇。
湖南图书馆是广大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空间,肩负着新时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自2010年以来,湖南图书馆相继举办“名家自有出处,草根亦有来由”等名人家谱展,“中国文化的圣经:论语”“册府千华——湖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特展”等古籍展以及各种鉴赏会40余场,通过雕版印刷活动、古籍展览等向读者源源不断地传播输送着中华文化因子,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让沉睡的古籍“走”出书库,“走”进大众,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此次珍贵馆藏典籍展将湖湘文化概貌呈现给湖湘儿女,以期湖湘学子用那“如椽彩笔”谱写新湖南的锦绣篇章。